管理學群
總評比分數: 4.3 顆星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Volume 1: Financial Accounting


本書作者:Mitchell Franklin, Patty Graybeal, and Dixon Cooper
出版年份:2019
授課名稱:會計學(二)

書評教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蔡璧徽教授

【總評】

整體評價:
內容概述:
本書是基礎會計學,內容從基礎的會計學概念開始,先提供大架構介紹會計的角色與會計報表,包含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接著,就循序漸進講解會計計錄過程,闡述交易的記錄與認列,強調會計並非記錄所有的事件,而是主要記錄影響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的交易。本教材第三章則鉅細靡遺講解會計分錄,利用清晰的排版讓讀者能系統性了解借貸法則於分錄和過帳的運用,並以線條指示過帳後最終餘額與試算表間的關係。第四章與第五章提醒讀者延續前三章概念,完整介紹調整分錄、結帳分錄與結帳後的試算表,引導學生從試算表的科目與金額,接續編製損益表、保留盈餘表與分類性資產負債表,本書不斷提醒讀者會計章節環環相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分針。本書第六章以後的章節,則建構於第一章至第五章會計循環的模式,針對買賣業與資產科目:現金、存貨、應收帳款、固定資產,負債科目: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與公司會計,讓學生事半功倍理解這些特定會計科目的紀錄過程。系統性說明這些主題分錄、過帳、試算、編表的作業流程,架構清晰內容完整。
試用心得:
交通大學會計學為必修課程或跨院通識課程,學生修會計學的動機主要有二:1.取得必修或跨院通識學分。2.準備考會計師、高普考與公職銀行,此本開放式教課書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Volume 1: Financial Accounting,編排由淺而深,從基礎的會計循環介紹出發,之後闡述買賣業會計與存貨,接著,介紹會計報表資產項目:包括現金、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公司會計與現金流量表,講完一個主題,再進入另一個主題,條理分明,循序漸進逐步建構學生觀念,適合研究型大學或科技大學初學會計學者使用學習。學生除可藉由這本課本完整瞭解基礎的會計作業流程:包括分錄、過帳、試算、編表的步驟外,學生甚至可以系統性從個別會計項目的特性理解商業行為,例如,從應收帳款需認列壞帳費用讓學生體悟商業爾虞我詐,欠款者可能背信違約不付款,作為學生經商與創業的警惕。整體而言,此本會計學開放式教課書給予學生通盤了解公司運作和會計科目作業流程的關聯性,以此書為課堂教課書可以加強同學理解商業運作與培植學生會計基礎。
尤其,現在的大學生修課眾多負擔重,每天揹沉重的教課書也是很辛苦,並且,學生是初學,難免跟不上老師講課是講到課本第幾頁,這學期本人使用本開放式教課書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Volume 1: Financial Accounting發現,由於此本書是一本電子書,教師上課可直接用此本教課書的PDF檔,標註講述的部分,學生能以手機或平板電腦跟著老師的講解,提升上課的專注能力與學習士氣。此外,課本後面還有習題,網站上還有習題解答,提供學生模擬演練,釐清觀念,教師上課期間可以直接選幾題後面的習題直接實作給學生觀摩,促使學生了解從分錄、T字帳至編製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等會計報表的步驟,培養學生每個章節主題會計紀錄的能力。指定此本教材作為課堂的教課除了學生學習成效大幅改進外,對課程滿意程度亦大幅提升。
本開放式教課書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Volume 1: Financial Accounting會計科目某些專有名詞還是和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學教課書略有差異。例如,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Volume 1: Financial Accounting公司會計的普通股股本為Common Stock,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學教課書公司會計的普通股股本為Share capital-ordinary,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Volume 1: Financial Accounting公司會計的特別股股本為Preferred Stock,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學教課書公司會計的特別股股本為Share capital-preference,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Volume 1: Financial Accounting的股本溢價為Additional paid-in capital from common stock和Additional paid-in capital from preferred stock,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學教課書的股本溢價為Share premium-ordinary和Share premium-preference,專有名詞略有差異,要提醒學生注意,萬一學校有大會考,要提供學生對照表,提醒學生還是要用大會考科目作答,以免被大會考聯合改卷的助教扣分。
本開放式教課書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Volume 1: Financial Accounting資產負債表排列方式和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學教課書的排列表達略有差異。例如,資產以流動性高的資產按照流動性排列到流動性低的資產,先排流動性高的資產再排非流動性低的資產,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學教課書資產負債表資產卻以流動性低到高排列,此外,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Volume 1: Financial Accounting負債以流動性高的負債按照流動性排列到流動性低的負債,先排流動性高的負債再排非流動性低的負債,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學教課書資產負債表資產卻以流動性低到高排列,此本開放式教課書的排列方式和台灣公司公開說明書排列方式反而較為切近,有助台灣學生理解台灣公司報表。但這些資產負債表的排列差異,仍要提醒學生注意,萬一學校有大會考,要提供學生對照表,提醒學生還是要用大會考課本作答,以免被大會考聯合改卷的助教扣分。
提供試用後之建議,給欲使用此參考書授課之教師:
會計學內容龐雜,一本書動輒上千頁,一個學期三學分的課程可能無法上到一半,原文書一本約一千五百元,學生買書是沉重的負擔,若學生只修一學期會計學(I)或會計學(II),一學期上課內容不到半本教課書,學生會覺得可惜,這十年來台灣的經濟衰退,家長賺錢很辛苦,對初學者而言選哪一本教課書都只是認識這個學科的敲門磚,學生上課後有興趣可以自行到圖書館借閱其他相關書籍深入鑽研,採用較為經濟的開放式教課書,學生取得便利,有助於學習。本開放式課本先說明會計學的角色和架構,闡述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等會計報表的功能,接著,此開放式教課書就循序漸進講解會計紀錄過程和交易分錄認列,強調會計主要是記錄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有所變動的交易,由於此開放教材提綱挈領表達會計流程,學生一目了然,很容易吸收。
此外,本教材第三章則鉅細靡遺講解會計分錄,利用清晰的排版讓讀者能系統性了解借貸法則於分錄和過帳的運用,並以線條指示過帳後最終餘額與試算表間的關係。第四章與第五章提醒讀者延續前三章概念,完整介紹調整分錄、結帳分錄與結帳後的試算表,引導學生從試算表的科目與金額,接續編製損益表、保留盈餘表與分類性資產負債表,本書不斷提醒讀者會計章節環環相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分針。本書第六章以後的章節,則建構於第一章至第五章會計循環的模式,針對買賣業與資產科目:現金、存貨、應收帳款、固定資產,負債科目: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與公司會計,讓學生事半功倍理解這些特定會計科目的紀錄過程。系統性說明這些主題分錄、過帳、試算、編表的作業流程,架構清晰內容完整。整體而言,該本會計學給予學生通盤了解上市公司的會計作業流程,以此書為課堂教課書可以培養學生會計從業基礎,不但能提升學生成績,亦能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滿意度。
【分項評比】

完整性(Comprehensiveness):
此本開放式教課書是會計學上下學期教學內容,編排由淺而深,從基礎的會計循環介紹出發,之後闡述買賣業會計與存貨,接著,介紹會計報表資產項目:包括現金、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公司會計與現金流量表。學生除可藉由這本課本完整瞭解基礎的會計作業流程:包括分錄、過帳、試算、編表的步驟外,學生甚至可以系統性從個別會計項目的特性理解商業行為,例如,從應收帳款需認列壞帳費用讓學生體悟商業爾虞我詐,欠款者可能背信違約不付款,作為學生經商與創業的警惕。整體而言,該本會計學給予學生通盤了解公司的會計科目作業流程,預期以此書為課堂教課書可以培植學生會計基礎。
內容正確性(Content Accuracy):
本書清楚呈現會計記錄分錄須有日期、科目、金額,且借方、貸方左右區隔,分錄格式正確。此外,本書依照性質將調整分錄區分為預計項目、應計項目和折舊等估計項目,非常正確合理,在運算費用方面,以倍數餘額遞減法計算折舊費用為例(第715頁,包括折舊費用與累計折舊),該教課書正確計算期初帳面價值乘以折舊率所算出的折舊費用,接著又正確地以此數據繼續計算累計折舊金額,讓讀者一目了然,本開放教課書整體內容在會計觀念、分類、運算、書寫與表達均正確。
一致性(Consistency):
本書每一個章節的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都建構在一致的基礎編製,以一致的格式呈現。每個章節最終都要彙整該個別主題在會計報表的揭露,該課本每個資產負債表都是時點的概念(第244頁),揭露截至這個時點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的金額與財務狀況,每個損益表皆是皆露一定期間念收入、成本與費用的關係(第242頁),教材講解遵循一致性原則。
清晰性(Clarity):
該開放式會計教課書提供習題與解答給學生模擬演練,有助學生釐清觀念,從網站上看此開放式教課書印刷清晰,文筆清楚流暢,運用彩色呈現的分錄圖表的架構,日期欄、科目欄、借方與貸方的抬頭名稱用藍色為底色,而實際記錄用黑字清晰表達,促使師生一目瞭然。尤其,本書第306頁以架構圖引導學生思索資產類別的步驟,提供很好的教材,善於運用架構圖講解為本書的重要特色
組織結構流暢度(Organization Structure Flow):
該開放式課本組織架構完善,每個章節均是循序漸進解說,講完一個主題,再進入另一個主題,條理分明,例如第九章固定資產先強調資產的分類分為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架構明確,接著,本教材指引學生固定資產會隨使用而耗損,點出會計配合原則於折舊費用與固定資產耗用的學理,除了促使學生理解期末認列折舊費用的作業流程,亦啟發學生理解會計配合原則的學理,文章編排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最後,本教材再指出折舊費用方法包括直線法、倍數餘額遞減法和生產數量法,分別一一講解計算過程,系統性逐步建構學生觀念,故本開放式教課書是初學者學習會計的好教材。
語法誤差度(Grammatical Errors):
本書英語文句流暢,平鋪直敘,英語時態適切,語法與文法顯少誤差,讀者能快速掌握課本內容,每一個章節都有大標題,次標題,協助師生找出自己欲檢索的會計作業流程。尤其,英文淺顯易懂,絕對不會讓讀者有念此書不知道是在學英文還是在學會計的吃力感,這是初學會計者,建立學習興趣的好教材。
文化相關性(Cultural Relevance):
該開放式課本的會計原理幾乎和台灣會計準則相關,兩者運用借貸法則將每一個交易作分錄,計錄完畢後過帳,彙整出每個科目的最終餘額,會計科目試算餘額需要符合會計恆等式:資產總額=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該課本內容與台灣會計準則並無文化差異的疑慮。學生可藉由這本課本瞭解特定主題的會計作業流程,例如應收帳款可能會有收不回來的情況,需認列壞帳費用,只要熟讀本教材應收帳款百分比法與銷售百分比法,就能建構壞帳認列的概念,亦能夠深入理解台灣上市公司會計壞帳費用認列的實務。
模組性(Modularity):
每個章節都是分別系統性揭露特定主題商業行為的特性,再彙整因應此商業行為,會計上特有的紀錄過程,例如,本教材第九章應收帳款闡述應收帳款可能會有收不回來的商業情境,點出會計壞帳紀錄的重要性,接著才按部就班指引壞帳紀錄的步驟包括壞帳紀錄的分錄、過帳、試算、編表的作業流程,而其他特定會計項目例如固定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與公司會計的流程也循著模組性的表達方式,以會計循環為基礎,模組化系統性說明個別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相關項目分錄、過帳、試算、編表的作業流程。
Relevance Longevity(銜接新知之容易度-教科書內容之敘述方式、範例或時事等…):
本開放式課本清晰解釋會計學理,而後解釋會計紀錄作業流程,學理與實務並重,有效培植學生會計專業,加強學生未來對會計新知的吸收能力,未來即使會計規範有所變遷,由於學生學習以會計學理做出發,還是有足夠的能力理解會計規範變動的意涵。此外,本開放式教材每章節因應不同的交易行為給予範例,讓同學有例可循有效學習。尤其,教科書內容敘述搭配階層性的架構圖(例如本書第306頁以架構圖引導學生思索資產類別的步驟),加深讀者的印象,解決初學者不易分類資產的窘迫,善於運用架構圖講解為本書的重要特色,促使學生銜接新知容易。
Interface(介面之適用性-是否因為不同瀏覽器或不同行動載具,而格式不正確或圖片扭曲):
介面之適用性佳,本書不會因為不同瀏覽器或不同行動載具,而格式不正確或圖片扭曲,甚至有整本PDF檔可供下載保證格式不會跑掉,可以上網閱讀非常便利。另外,本開放教材PDF檔有習題,線上版有解答,線上版解答不會因為上網而排版混亂,學生作題完畢可以隨時隨地核對答案,確認自己作答的正確性,該教材為良好的會計閱讀與練習教材。
專業程度(Professional knowledge):
        
總結這本基礎會計教材,提供清晰完整的基礎會計學架構,可作為就業的準備,亦可作為國家考試會計師考試的初學基礎,適合研究型大學或科技大學初學者學習,會計學內容與時俱進,近二十年來會計學內容隨商業環境與金融商品越來越創新擴充許多,這份教材已經足夠適合上下學期的會計學(一)、會計學(二)或初級會計學(一)和初級會計學(二)課程,學生在課堂上培養治學能力,學習該本教材後可按需求鑽研更高階的中級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與管理會計學,作為未來準備考專業會計師執照、參加高考或擔任高階經理人與董監事的基礎。

教學資源(Supplementary Resources):
本開放式教材每個章節均提供學生習題可以輔助練習,網站上提供線上版解答,可供學生解答學習參考,學生可以在家自我演練,助教也可以透過此教材進行實習,透過此教材習題與解答學生可以了解觀念與模擬練習,達到理論與實作並進,貫徹知行合一的目標。

Go to open textbook
http://intronetworks.cs.luc.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