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Systems for Business and Beyond
本書作者:David T. Bourgeois, Biola University / James L. Smith / Shouhong Wang / Joseph Mortati
出版年份:2014
書評教師:國立宜蘭大學 數位學習資源中心 陳燕福 工程師
【總評】
整體評價:
本書是針對與企業相關的資訊系統 (In formation Systems) 的廣泛介紹,屬於介紹性質的書籍,適合沒有太多資訊背景的人士或不需要深入研究其學習領域的初學者。學習使用,避免過於專業及深奧的資訊術語及說明。內容涵蓋了資訊系統的「硬體」、「軟體」、「資料及資料庫」、「網路及通訊」、「資訊安全」、「資訊系統如何創造競爭優勢」、「 組織外的資訊系統」等主題。
內容規劃由可接觸的實體,再轉入資訊系統在組織內的架構及相關人、事、物的主題中,再揭露資訊系統所帶來的商業上變化及相關議題的產生,最終再討論未來資訊系統的趨勢及可能性;各章節開端提供該章節的學習目標、重點提示,末端提供問題及模擬練習題,如此一來,有助於學員對觀念的釐清,並能透過模擬練習題強化相關的觀念,有助學員延伸思考資訊系統跟企業的關聯性及如何協助提升競爭力。 整體架構完整流暢、內容清晰易懂,有助於快速了解與企業相關的資訊系統及相關議題。
【分項評比】
完整性(Comprehensiveness):
本書採用不同領域的切入點,來說明企業的資訊系統,讓學員對組織所使用的資訊系統有個全盤性的瞭解及培養學員以宏觀的角度來思考、審視企業中的資訊系統,且也在書中點出資訊系統所帶來的影響,其中包含了「全球化」及「數位落差」、「數位系統之法令及規範」等相關議題,也延伸至未來的發展趨勢。並於每章節規劃了學習目標、重點提示、問題及模擬練習題,以讓學員針對不同的學習時間,做彈性調配,以達到不同程度的學習。整題而言,此本教科書,能讓學生了解企業資訊系統的「硬體」、「軟體」、「資料及資料庫」、「網路及通訊」、「資訊安全」、「企業競爭優勢」、「系統規劃及建置」、「與企業流程整合、管理及優化」、「資訊系統開發」等面向,預期以此書作為企業之資訊系統部分的教課書,可以建立學生多面向性的建構對資訊系統的理解。
內容正確性(Content Accuracy):
本書清楚呈現資訊系統的應有架構。在資料庫方面說明現今主流的關聯性資料庫,並解釋資料庫與活頁簿的差異性,且說明利用SQL語法,能有效地串接不同資料表,並讀取正確的資料,以進行下一階段的運用或呈現如第44-45頁整體內容、語法、書寫,皆表達正確,但SQL的語法範例應該是因為排版原因,所以沒有完整呈現。但不影響學員對相關主題的初步認識。
一致性(Consistency):
本書的整體文字、圖像的呈現方式及排版是一致的。只是在某些地方段落的縮排,並不一致(如第60頁處,Bluetooth及VOIP的說明段落開端處),但這應不影響學員的學習。
內容規劃上,有一致性的邏輯、編排及原則。有助於學員系統性的學習。
清晰性(Clarity):
在各式載具閱讀皆能明顯清晰,在字體大小、區塊及圖像的運用上,讓師生易於閱讀。且適當地使用分隔線,讓學員在閱讀時,除了有內容的連貫性,亦維持各小單元的易讀性。
組織結構流暢度(Organization Structure Flow):
本書組織架構完善,內容規劃以「資訊系統的基礎知識」為始,並以「企業競爭優勢」為輔,繼以習題及模擬練習題為證,末以「全球化」及「數位落差」、「數位系統之法令及規範」等相關延伸之議題為終,章節內容循序漸進,讓師生由一而繁,逐漸建構對整體資訊系統的認識。但建議教師在使用本書時,於第3部分處,能多引進及融入其他跟數位有關的相關議題,供學員對資訊系統有更廣的認識。
語法誤差度(Grammatical Errors):
本書英文用字遣詞,淺顯易懂,增加閱讀及理解的程度,語法及文法上在對母語非英語的使用者來說,能快速掌握書本內容及其精華
模組性(Modularity):
本書的章節皆是以資訊系統的主題及分類來做劃分,由主標題到次標題到各小單元,都是依資訊系統的層級來做說明,且主要標題也是由小而大、由淺入深,讓使用者在學習上,能有模組性、組織性及相關性的學習。
Relevance Longevity(銜接新知之容易度-教科書內容之敘述方式、範例或時事等…):
資訊系統日新月異,在本書所提供的各式議題上,均以現今熱門科技做說明,以雲端計算(第34-35、62頁)為例,書中論及了其優缺點、私有雲及虛擬化,涵蓋層面相當廣。書中所提及的科技與運用,跟我們現今的生活息息相關,書中的內容易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做進一步的延伸閱讀。
Interface(介面之適用性-是否因為不同瀏覽器或不同行動載具,而格式不正確或圖片扭曲):
介面適用性佳,且在字體大小、區塊及分隔線的運用上,都有助於於不同載具閱讀,並提供整本書PDF電子檔,如果離線,可能閱讀不間斷。只是PDF中的圖檔,點擊後,並無法放大於瀏覽器觀看(如78頁,波特的價值鏈的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