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 國立清華大學 |
類別: | 人文藝術 學術演講 |
楊佳嫻教授 羅仕龍教授
【課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文化活動建構了我們的生命記憶,而記憶也不斷重新書寫我們的文化認同。當 AI 科技席捲而來,生而為人的我們在數位密碼之中,如何判斷何為真假?我們如何面對個人與群體的記憶地圖,進而抽取並創造共同的文化語彙與經驗?本課程由白先勇教授領銜,每週分別由不同專長與領域的學者專家以專題演講方式授課。繼 2020~2022 年連續三年以中西文學為主軸的「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之後,2023 年的「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以「文化的記憶與重建」為題,立基台灣文學,重新思考我們的土地、歷史與記憶,並結合戲劇、影視、IP 產業與文創作品,檢視文學作品結合當代影像載體所演繹出的韌性與無限可能。
延續「文學 X 影劇藝術雙重奏」的課程概念,2024 年將從講者視角轉向形式美學,以「文學 X 電影二重奏」為主題,每週鎖定中外文學改編的電影,以文字為起點,以影像開展視角,創造豐富、趣味、活潑的課堂氛圍,實踐跨領域的學習模式。本校負責授課的蔡英俊、楊佳嫻、羅仕龍三位老師也將適度參與對談,以主持或引言方式貫串課程內容,幫助學生掌握課程脈絡,充分吸收來賓對談與演講內容。
本課程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中國文學系、語文中心共同規劃,邀請白先勇教授等多位海內外學者與專家親臨授課,在經典傳承與轉譯創作之間,在科技時代裡見證文學的能量與魅力。
本課程以主題規劃進度,讓同學們以一週一單元的方式,確切掌握該週主題精髓,培養廣博又深入的文化視野,為清華學子構建共同的文化記憶。為了幫助同學們明瞭學習目標與內容,每次上課的演講與對談結束後,將安排人社領域博士或博士生助教帶讀專題演講所涉及的相關片段,詳細為同學解釋文字義理,說明篇章內涵,讓即便是從未接觸過相關作品的同學,也可以藉由本次通識課的機會,一窺中外文學及電影改編作品之堂奧,享受跨文類、跨時代閱讀的樂趣。對於曾經接觸過相關作品的同學來說,則可以藉由學者專家教授們的演講與對談激盪,從文學出發,結合電影的視野,一起思考人類文化的記憶與重建過程。
♠課程資訊可參閱國立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網站(NTHU OCW),謝謝您 ! ♠